连创佳绩 中国网球选手有望在巴黎绽放
本文转载自【中国青年报】;
当地时间7月6日,中国选手王新宇在2024年温网女单第三轮比赛中击败英国选手达特。图为王新宇比赛中。视觉中国供图
正在进行的2024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(以下简称“温布尔登”)是巴黎奥运会之前最后一项网球大满贯赛事。进入男女单正赛的中国选手多达11人,人数再次刷新纪录。这是中国球员参加网球大满贯赛事的纪录。近两年,有关中国网球的好消息不断,这让外界对中国球员在巴黎奥运会网球项目上的表现充满期待,中国网球也确实迎来了最好的机会。改写了奥运会最佳单打纪录。
今晚,中国选手王新宇在温网女单第四轮中迎战乌克兰选手斯维托丽娜。本场比赛之前,王新宇已经创下了个人网球生涯的两项纪录——,并首次进入温网女单。 16强,首次击败世界排名前十的选手。两年前,在美网(以下简称“美网”)女单首轮被淘汰时,王新宇在新闻发布会室内失声痛哭。王新宇在新闻发布会厅哭泣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,但悲伤和不甘的泪水却变成了前进的动力。这两年,王新宇终于完成了蜕变,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就,创造了她个人网球生涯的历史。
202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(以下简称“法网”),王新宇搭档中华台北选手谢淑薇,首次在大满贯赛事中夺得女双冠军。当年的美网,王新宇闯入女单16强。这是她首次在大满贯赛事中打进女单前16名。
本届温网,王新宇迄今为止已经击败了众多实力强劲的对手,其中包括在女单第二轮击败世界排名第五的美国选手佩古拉,打破了本届温网的第一个大冷门。此后,王新宇复出击败东道主选手杜特,首次闯入温网女单16强。
如今的王新宇,不再是两年前那个对自己的表现各方面都只能摇头的失意女孩。她能够在比赛中完美地展现出自己凶猛的进攻,同时,她还拥有不惧逆境的强大自信心。这样的王新宇,一定会在她的职业网球生涯中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喜的时刻。
王新宇的进步几乎是这两年中国网球的缩影。虽然也有过低谷,但一直在稳步前行。
今年温网,除了有11名中国选手进入男女单正赛,创造了中国网球新的历史纪录外,世界排名第33位的中国男单选手张志臻被列为今年温网第33位。网坛男单32号种子选手,成为中国大陆男网历史上第一位大满贯男单种子选手。曾几何时,对于中国男子网球运动员来说,获得大满贯赛事男单参赛资格是一种奢侈。但现在,中国选手的名字出现在网球大满贯赛事男单种子名单上。
19岁的中国男网球选手尚俊成在今年温网男单首轮比赛中以3:0击败智利选手加林。这是中国男子网球选手在温网男单正赛中的首场胜利。至此,不到两年的时间,中国男网选手锁定了四大满贯赛事男单首胜全部,包括2022年美网吴易昺、2023年澳网尚俊程、2023年澳网尚俊程等。 2023 年法国网球公开赛。张志臻与本届温网的谈判日程。其中,尚俊城在两项大满贯赛事中为中国首个男单胜利做出了贡献。
尚俊城在今年温网男单第二轮失利。然而,在男单第二轮一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激战中,他几乎复制了王新宇推翻佩古拉的奇迹。面对世界排名第十的保加利亚选手迪米特洛夫,尚俊城毫不怯场,敢于拼搏,连胜两盘。此后,迪米特洛夫从梦中醒来,艰难地以3:2逆转了比赛。虽然最终尚君城输了,但他在比赛中展现出的斗志和能力让人印象深刻。
根据巴黎奥运会网球运动员参赛规则,单打世界排名前56名的运动员可以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。最终,中国网球男单只有张志臻获得参赛资格,而中国女单则全部晋级(4人)。年轻选手尚俊成这两年成长迅速,但今年才首次闯入男单世界排名前100名,距离奥运会资格还有一步之遥。不过可以预见的是,下一届奥运会,中国男网将有很大机会改变“一人”参赛的局面。
巴黎奥运会网球比赛共有男女单打、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共5枚金牌。因为张志臻的参与,中国选手无论是男单还是混双都有创造历史的可能。中国选手从未在奥运会男子单打网球比赛中闯过首轮。作为擅长红土作战、近两届法网都打进男单第三轮的张志臻,闯过巴黎奥运会网球比赛男单首轮应该是他的最低目标。
混双项目中,虽然目前中国队还没有公布混双组合,但大概率将由张志臻和郑钦文出战。作为中国男女网球队的一哥和一姐,张志臻和郑钦文如果组成混双队参加奥运会,前景可期。
巴黎奥运会上,中国网球在女单、女双方面人才济济。作为今年澳网女单亚军,郑沁文与近两年在国际比赛中表现出色的袁悦、王新宇、王曦雨一起,中国网球最有机会超越女子单打历史。此前,中国网球在奥运会女单上的最好成绩是李娜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第四名。
女双方面,中国队将派出两对选手:张帅/袁跃和王馨予/郑赛赛。 2004年雅典奥运会,李婷/孙甜甜夺得女双冠军,创造了中国网球历史。然而,此后,中国网球再也没有在奥运会上获得过女双奖牌。在巴黎奥运会的网球比赛中,中国的两对女双组合中,张帅曾获得两次大满贯女双冠军,王新宇是去年的法网女双冠军,郑赛赛也获得了法网女双冠军。亚军。可以说,中国的两对女双组合实力很强,有能力夺得网球女双奖牌,甚至奥运会金牌。
本报北京7月8日报道
中青报·中青报记者慈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
评论